本网讯 记者刘素娜 陈碧丽 报道:“天下太极出武当”,武当太极拳具体源出何处?众说纷纭。根据民俗文化专家李郑康考证,张三丰创太极拳,地点就在武当山西麓的杉沟。2014年7月7日—9日,郧阳师专暑期实践杉沟小分队在刘素娜老师的带领下,走进杉沟,踏访了武当山西麓繁茂的原始丛林,对太极观、太极洞、八卦亭、拜太阳台、闭关洞等传说中张三丰修炼创太极拳之地,进行了全面的野外实地考察。
出发前,小分队成员进行了精心的准备工作。多方查找资料,讨论制订了详细的考察计划,并前往十堰博物馆征求了专家对野外考察的意见。同时,准备了相机、尺子、测绘纸等考察中可能用到的测量、拍照工具。
2014年7月7号早上7点半,“历史的回声——武当官山田野考察小分队”踏上了此次官山镇孤山村杉沟社会实践的征程。下午15点,在镇领导王少儒和校团委书记张斯民,副书记刘飞的护送下顺利抵达考察目的地——孤山村杉沟。村书记王国军热情接待了小分队一行,并详细介绍了杉沟的人文自然地理概况。当天晚上,在对杉沟有了初步了解后,大家对前期准备的资料又进行了梳理,并对后期的实地考察重新作了适当的安排调整。
7月8日清晨,在当地杜道长的带领下小分队来到了太极观遗址所在地。据介绍,太极观曾是一座三进大院庙观,十分宏伟壮观。观内有祖师殿、太极殿、火星殿、娘娘殿、财神殿、龙虎殿等建筑。门外有棵大银杏树,门额有匾、上书‘古太极观’四字。至于‘古’到什么朝代,历史没有记载,当地百姓也无人能记清楚。而在清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杉沟大雨,太极观完全被泥石流掩埋。现在,仅剩庙门外一棵大银杏树,依然旺盛。
小分队对现存的“太极石窟”、太极庙遗迹以及附近几户居民家中的石像、原太极庙残存雕刻瓦当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和测量。其中,太极石窟窟内左侧石壁上刻字:“武当山五龙灵应宫下院太极观记,大元至元二十一年岁次甲申正月,上院马本宫立石。”字迹清晰可见。
据介绍,当地人称石窟内神像为张爷。在石窟附近方圆30里,当地人还将石窟中造像称为“太极爷”。石窟中的“太极爷”究竟是不是张三丰呢?现在仍是个谜。小分队还重点测量了现存太极庙的相关数据。从实地测量方位来看,太极庙和石窟现朝向基本一致,都是面对着对面的山凹。当地有句俗语说,“坟对山尖,庙对垭,屋场对着簸箕洼。”在太极庙、太极观的修建时应该也注意到了这一点。
7月9日,也是小分队最难忘的一天。凌晨四点半,小分队成员纷纷起床收拾好行行囊,吃过早饭后,于五点四十分正式踏上了“探险原始丛林,踏访祖先遗迹”的征程。
沿途,依次经过了八卦亭——拜太阳台——闭关洞——太极洞——太极岩——上庵——中庵——下庵。每到一处,对残存的古代遗迹都进行了详细的实地测量。
艳阳高照,行走在原始丛林中,时刻留意着身旁的沟洞虫蚁,虽然很辛苦,但小分队成员一直兴致高昂,历时5个多小时最终完成了武当山西神道上各个预计地点的实地考察、测量工作。也深切感受到了“武当后花园”的魅力和灵气。
三天的考察活动短暂而美好,“历史的回声——武当西神道杉沟文物田野考察小分队”也如期完成任务,返回十堰。考察过程中虽然遇到不少困难,也很辛苦,但是每一个成员都始终热情饱满,兴致高昂,乐在其中,也都深深感到在实地考察中学到了许多书本里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和人生经历。通过此次考察实践活动,也让小分队成员深切领会了八百里武当的神奇,近距离感受到了历史文物的魅力,同时也拉近了他们与社会的距离,开拓了他们的视野,进一步明确了他们自身的奋斗目标。真正意识到要“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实践”。